白沟房价2023年到2023年房子涨了还是跌 终于说清楚了!2023年房价是涨还是跌?把这些事串联起来一目了然
楼市是个奇妙的存在,一旦谈及房价涨跌,总能牵动多方群众的神经。
2023年会涨还是跌,一如我多次强调的,核心还是看高层的意愿。
如果政策持续收紧永不放松,房价不就大跌拉垮了吗?可现实证明,高层并没有这个意思,他们并不是想让楼市轰然倒塌。所以,要谈论2023年的房价涨还是跌,还是要先从“头”说起。
很多人说,楼市属于民生工程,刀哥也不敢否定这个说法白沟房价2023年到2023年房子涨了还是跌,但我认为有一个更准确地表达:商品房市场属于“民声”工程,而保障型住房才是民生工程。特别在目前保障型住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房价一旦涨得太多,就会民声载道,从而倒逼政策调整。
正因如此,现在房价已经涨了几十年,没有房子的人怨气很大,这一次政策宽松一旦带来市场稍大一点的躁动甚至“误解”,就会出现“政策一日游”或“政策几日游”的情形。
最典型的就是本月(2月)上旬,海南公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公积金资产证券化意见稿》,初衷是想让资本市场给公积金输血,让老百姓可以更充分享受利率低廉的公积金房贷。
但是由于网络议论纷纷,不懂楼市的人把它解读成:“为了刺激楼市”。结果导致几天后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在其官网上撤回了这份文件:“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就先撤下了。”
民声之强大,可见一斑。
楼市会往哪个趋势走,我们需要把2月份发生的事情串联起来看,才能看清目前楼市在表面民意沸腾、舆论喧哗之下的底层趋势。
第一件事是2月以来关于地方债务的讨论越来越公开化和显性化。
就在2月19日,首席经济学家论坛还特意举办了一场“首席辩论”:徐高VS赵建,如何看待中国的债务问题?讨论的具体内容其实是今年还要不要让地方发债。
债务问题其实跟楼市走向密切相关:因为绝大部分地方债都是用来搞城市基础建设的,而这些桥梁、地铁、高速公路等项目的收益都覆盖不了其债务成本,为了能够偿还债务,地方就只能依靠土地财政——也就是卖土地的钱去覆盖发债成本了。
这个做法就隐含着房价只能越来越高的逻辑,因为城市基建是在持续建设的,它形成的债务窟窿只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土地要越卖越贵,既然土地要越卖越贵,房价能不断上涨吗?
看明白了吗?也就是说要不要继续发地方债务,可以直接转化成另外一个问题:房价还要不要上涨?如果要发债务,房价就要继续涨,否则发出去的债务就纯粹是个坑,发债不还的后果更加严重,因为那意味着公信力的丧失。
这场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呢?还是要发债务!即便赵建对地方债、城投债有各种批评,甚至用“鸦片”去形容,但是他也承认,现阶段还是要发债,只要不“滥发”就行。徐高的意思更激进,他认为地方政府发债发得太少,应该让地方政府发得更多!
这些经济学家表达出来的意思就是: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如果想要发展经济,就还要发债白沟房价2023年到2023年房子涨了还是跌,除非不发展经济,您觉得可能吗?其实,发债的终局就是“债务货币化”,徐高说“内债”不会成为问题,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央行“放水”来稀释债务啊!发债就是我们独具特色的“放水”方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国式QE”。
简言之,“放水”就会推高房价,必不可免,注定的宿命。
这场辩论的主持人张明(也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说,接下来还会有关于债务的辩论,2月19日是第一场。刀哥可以百分百确定,大家最后辩论的结果肯定都是建议发债,只是会在发债形式和规模上会有不同意见和争论而已。
说明白了,其实这种公开直播的辩论,是为了后续继续发债做铺垫:不得不发债啊,也就是房价不得不涨啊。明白了吗?这就叫“民声”工程:不是不知民间疾苦,发债也是为了民生。
如果再结合其它几件事就更一目了然了:
2月14日,深圳知名的央企华侨城A在发布2022年巨亏80亿元-110亿元之后,作为一家曾一度强调要去地产化,以旅游为核心增长极的文化旅游公司,却在楼市惨淡的当下,放话要“向市而生”,旗帜鲜明地做地产。您觉得,这家老牌央企会摸不透“上面”的意思吗?如果房价还会持续跌,新任掌门会这么傻继续搞地产?文化旅游可是很高大上的哦。
2月20日,深圳一楼盘促销送60万首付,被深圳住建局叫停,因为它“扰乱市场”,就是不准降价。
另外,您一定在各种朋友圈和自媒体上看到各种鼓吹楼市回暖、房价上涨的信息。比如成都成交量涨了多少、天津成交量又涨了多少,哪些哪些项目又再酝酿涨价云云……这类信息这么多,来去自如添油加醋,您觉得是为了什么?
当然,还可以关注一下楼市的表现:实际上现在西双版纳和海南三亚的楼市也复苏起来了,这两个城市的楼市都属于旅游属性的,投资概念最强的板块,这说明资金正在跑步入场。
您可以不相信专家的话,但是钱的选择很值得您参考。
2023年,房价涨还是跌,一目了然!